社会能量 — 当代荷兰交流设计
文:ad110
|
发表于 2008-7-28

提示:这是迄今为止最为庞大和最具实力的荷兰当代设计巡展和设计交流活动,9月20日开始登陆成都许燎原现代设计博物馆后,将陆续在北京(11月2日,今日美术馆)、深圳(1月10日,华.美术馆)、上海(3月)等地巡展。


我们生活的世界每天都在变化。看似真理的东西,都将面对置疑。我们承认在设计中讲求“质量”的重要性。但关于质量的具体定义总是会受到发言者自身立场的限制,而且往往在离开其服务对象时就失效了,像过期食品一样开始散发陈腐的气味。我们关注设计中的“能量”,关注在今天的世界中,交流设计正在或可能给社会给明天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我们并不知道答案,我们邀请大家跟我们一起寻找。

荷兰有着异常活跃的设计产业,从交流设计到建筑设计的众多创意产业领域都引领并影响着国际设计潮流。荷兰社会开放,这样社会风气中成长的设计产业也自然不会循规蹈矩,显得异常活跃,积极地参与社会建设的各个层面与领域,设计作为经济力量与文化力量完全介入到广泛的社会生产中去,从而发挥出巨大的社会能量。

“社会能量——当代荷兰交流设计”这个事件以对当代荷兰交流设计的研究和展现为源点,从2008年4月正式开始,到2009年4月结束,历时将近一年。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重庆、汕头6个城市举办,涉及到巡回展览、论坛、工作营、出版发表4种方式。

“社会能量——当代荷兰交流设计”是一个由当代荷兰交流设计巡回展览(北京/上海/成都/深圳)、交流设计国际论坛(北京/上海/成都/深圳)、交流设计国际工作营(北京/上海/重庆/汕头)构成的设计事件。这是迄今为止最为完整展现当代荷兰交流设计全景的活动。我们邀请了能够代表当代荷兰交流设计各个层面的最重要的11个设计团体全程参与;33位著名的中国、荷兰、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及日本的国际设计师、学者、设计思想者担任特约撰稿人并参与论坛;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的4家当代艺术中心举办巡回展览;在北京、上海、重庆、汕头的4所大学开展工作营与学术活动;多家中外媒体将全程关注,一家出版社将提供出版支持。

“社会能量——当代荷兰交流设计”的策展人包括:王敏(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李德庚与蒋华(OMD当代设计中心 / OMD Contemporary Design Terminal),区域策展人包括:何明(成都)、黑一烊(深圳)等等。


参展设计师(团体)
图录树 Catalogtree
信息图表设计专家
工作室的工作建立在新技术和新逻辑的基础之上,融合了电子程序、字体设计、数据视觉化、信息导引等范畴。

登贝设计 Studio Dumbar
享誉国际的机构形象设计及推广专家
登贝擅长为大型机构提供形象设计,他们为荷兰政府机构和大型商业集团所做的设计对荷兰社会有极大的影响,著名的比如荷兰警察、荷兰邮政等等。登贝的主要委托人有苹果电脑、Aegon、壳牌石油、日本TNT电信集团、捷克电信、耐克、Dresdner银行、丹麦邮政、Allianz、AT&T、Bayer、Crédit Lyonnais、欧洲中央银行等。登贝在国际以及国内获奖无数,包括D&AD的金奖、红点设计大奖、国际平面设计师大奖、纽约艺术指导俱乐部大奖等。

伊玛.布 Irma Boom
当代世界书籍形态设计发展的特别贡献者
Jan van Eyck设计学院、Gerrit Rietveld设计学院、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获得过几乎所有的重要书籍设计大奖,如:德国埃森“红点”、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莫斯科金蜜蜂等。在2001年被德国莱比锡市授予书籍设计的终身成就奖——古登堡奖。

卡尔.马藤斯 Karel Martens
荷兰现代设计的奠基人之一;字体设计的特殊贡献者;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
Jan van Eyck设计学院、阿纳姆艺术学院教授、美国耶鲁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把字体设计扩展应用到诸多领域,启迪了后来的很多荷兰设计师,出版个人著作《Print Matter》、《Counter Print》德国莱比锡“世界上最美的书”金奖、荷兰鹿特丹设计奖、Dr A.H. Heineken艺术大奖、H.N. Werkman设计奖。创建了著名的字体研究会,并担任导师。

色欲 Lust
信息设计实验者,把程序生成引入的探索者
成员:Thomas Kastro和Jeroen Barendse均为阿纳姆设计学院教授、英国利兹大学客座教授;Dimitri Nieuwenhuizen,乌特勒支设计学院教授。应用信息设计观念,善于综合使用媒体。为海牙市政府、荷兰邮政、荷兰电信公司、荷兰外交部、文化部、环境部、耐克、鹿特丹布尼根博物馆、美国华盛顿互惠银行等提供设计,因新的设计方式备受瞩目。

机器 Machine
流行文化专家
设计思想更多与流行文化有关,如涂鸦、说唱音乐。早先为著名音乐品牌、电视台提供设计服务,代表作如:荷兰MTV电视台形象识别。后来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品牌“Ourmachine Record”,以及自己的文化服装品牌“Machine Hot Couture”。

摩尔&范德法登 Mooren & van der Velden
信息环保实验者,把写作引入平面设计的探索者
工作室成员Mooren与van der Velden现为鹿特丹Willem de Kooning设计学院、阿纳姆设计学院、Van Eyck设计学院、美国马里兰州艺术学院、美国耶鲁大学客座教授。用以往从未有过的方式设计荷兰著名的建筑杂志《Archis》而成名,之后为荷兰邮政、瑞典斯德哥尔摩美术馆、德国达姆斯塔特博物馆、阿姆斯特丹博物馆等提供设计服务。新近在法国肖蒙平面设计节上由于其革命性的突破而被授予大奖。

莫斐斯&范德尔森 Mevis & van Deursen
文化社会学者,当代荷兰设计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成员:LInda van Deursen,阿姆斯特丹Gerrit Rietveld Academy平面设计系主任,美国耶鲁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Mevis,阿纳姆字体研究会导师、阿纳姆设计学院、美国耶鲁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关注城市的文化形象,以“欧洲文化之都-鹿特丹”的整体识别闻名,2005年由Artimo出版社出版专著《Mevis & Van Deursen》。

NLXL
互动交流专家
使用媒体语言来主导交流,背叛传统的“图形”设计,客户包括耐克、可口可乐、阿姆斯特丹国际机场、罗马机场、米兰机场、非洲文化博物馆、荷兰水运部、荷兰经济事务部等。

彼得.布莱克 Peter Bilak
作为策展人、编辑、出版人、导演与作家的设计师
跨越在出版、音乐舞蹈、字体、影像、展览等众多领域的多重身份的年轻设计师。在各种非非传统领域工作。

尼森&德弗里斯 Niessen & de Vries
字体与图形设计专家,把音乐方法做设计的探索者
拥有特别的设计视角,主要为音乐及艺术活动提供设计,频繁受邀于不同的展览,旧金山、巴塞罗那、布拉格、阿姆斯特丹等,新近在法国肖蒙平面设计节上被特别推介并举办了个展。

主办与参与单位
蒙德里安艺术基金会/Mondriaan Foundation (www.mondriaanfoundation.nl)
荷中艺术基金会/Netherlands China Arts Foundation (www.artsfoundation.nl)
Premsela设计基金会/Premsela Foundation (www.premsela.org)
荷兰大使馆/ Royal Nertherlands Embassy (www.hollandinchina.org)
OMD当代设计中心 / OMD Contemporary Design Terminal (www.o-m-d.net)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School of Design,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www.cafa.edu.cn)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School of Design, Sichuan Academy of Fine Arts (www.scfai.edu.cn)
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Cheung Kong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Shantou University
(www.ckad.stu.edu.cn)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School of Design,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ww.design.ecnu.edu.cn)
北京今日美术馆/ Today Art Museum (www.todayartmuseum.com)
深圳华·美术馆/ Hua-Art Museum
成都许燎原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XLY MOMA (www.xlymoma.com)


-

“社会能量——当代荷兰交流设计”巡回展览
展览所选择的设计师(团体)是荷兰乃至世界交流设计各个领域的奠基人或开拓者,他们在传统平面设计的基础上,融入了音乐、写作、社会学、媒介语言学、信息科学、流行文化、产品开发;他们的工作范围涉及到平面设计、字体、书籍、识别设计、多媒体、装置、互动、地图、建筑平面、产品、指示系统、游戏、界面、影像与动画等众多范畴;他们的工作向人们展现了荷兰设计、欧洲设计或世界范围内的从平面设计到交流设计的巨大转型,“社会能量:荷兰当代交流设计”的参展项目全面地向公众展现了这一进程。

“社会能量——当代荷兰交流设计”生态式的综合展现给设计展提供一种新的模式。通常的设计展其实只是“设计作品展”,而不能展现真正的设计。因为设计总是与所在的语境密切相关——设计是在原有的生态中成长起来的。“社会能量——当代荷兰交流设计”展出的是“设计项目”,除了作品之外,通过文本、纪录片、草图、样稿等各种文献,我们将试图将每个设计项目所在的语境还原,使观众看到真实的设计。

同时,“社会能量——当代荷兰交流设计”也体现出媒介开放性与实验性。在当代顶级艺术展中,媒介并不是确定的因素,艺术家不同的应用和控制会给媒介不断带来新的涵义。“社会能量——当代荷兰交流设计展”中呈现两百多个精彩的设计项目,包含了平面设计、书籍、机构形象、装置、互动、地图、建筑平面、指示系统、舞台、游戏、界面、影像、动画等,形式非常丰富。传统媒介?新媒介?一切都将被重新定义。

另外,在“社会能量——当代荷兰交流设计”中,观众不光是参观者,还是体验者。当代交流技术的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尊重用户的体验。同样,“社会能量——荷兰当代交流设计展”中的部分展品比如界面和装置是需要观众去零距离接触——现场去控制、去体验的。除此之外,利用网络,展览开幕前几个月就开始的在线论坛中不同人士的参与也会作为展览内容的组成部分出现,参观者不但会看到其他人对展览或者展品的理解与评价,也可以在现场或离开之后也给出自己的看法。

“社会能量——当代荷兰交流设计”将陆续在成都(9月20日,许燎原现代设计博物馆)、北京(11月1日,今日美术馆)、深圳(1月2日,华.美术馆)、上海(3月)四地巡展。

“交流设计国际论坛”
交流设计是一种社会能量,它不能从社会语境中割裂开来。健康的交流设计会完全融化在社会交流活动中,引起或推动着社会生产与文化发展的良性化学反应。

全球化潮流中,技术、媒体乃至社会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设计,与其说是被潮流所推动,不如说自身必须成为潮流的推动者。要想做到这一点,设计领域的裂变与重构势在必然。新的世界正在形成新的信息内容,也在催生新的交流模式,传统的平面设计越来越像是新交流设计的一部分,而不能代替交流本身。我们身处怎样的语境下?设计师能够做到什么?旧的工具落伍了,新的工具又在哪里?

“社会能量”关注的是社会发展进程中设计师新的身份与新的能量,它不是封闭式的、设计师们在已有专业技术层面上的研究,而是开放的、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的、以设计师、学者、理论家为主体的对未知的“设计和社会”的相关热点话题的讨论。

作为中荷文化创意产业建设经验的重大交流活动,本次论坛将汇集中荷创意产业的重要官员与国际上最重要的国际设计师、学者、评论家。这次论坛将使中国的设计界和产业界更深刻认识到交流设计的重要意义。这次论坛将引导交流设计更充分融入社会语境,引起或推动着交流设计的社会能量。

“Unknown:交流设计在线论坛”
“Unknown:交流设计在线论坛”,33位来自中国、荷兰与其他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的国际设计师、学者、设计思想者将成为第一批发起人,共同发起这个当代交流设计的讨论。

这个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冲锋,一些曾经的真理已经在退色,一些荒谬却重新引起人们的思索;旧的界限在不断消失,新的维度不断出现。在社会的转型过程中,设计将如何面对?在这个时代,也许最重要的不是讨论设计的质量,而是它的能量!

在2.0的模式下,我们可以跨越领域、国界与文化,平等地交流我们作为个体所做出的反应。每个人都将做出贡献,同时,也将从中受益。而跟给出答案相比,也许,提出问题的方式更容易引起交互性的讨论,不同的回答者将给出多样化的角度和维度。而这也正是“社会能量”事件的期望——我们不会去简单定义,但会去寻找启示。

“Unknown:交流设计在线论坛”也将成为“社会能量:荷兰当代交流设计”事件的重要外围项目。“Unknown:交流设计在线论坛”将给新世代设计的普遍社会价值提供重要的参考。请原谅我们的天真,我们坚信这将是一份对世界设计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文献。

步骤
1,每位发起人将就自身的思想经历提出10个设计相关问题,我们将把它公布在交流设计在线(www.intermation.org)上。
2,在交流设计在线(www.intermation.org)上,每位发起人可以针对其他任何人的任何问题,在线上给出自己的答案。
3,随后,更多其他国家的思考者(包括设计业内人士和公众)也将参与到这场大讨论中来。也许,在想法的交汇过程中,设计的意义将越来越清晰。

“中国-荷兰交流设计国际工作营”
“中国-荷兰交流设计国际工作营”是由参展的荷兰顶尖设计师与设计教授担任工作营导师、并主持进行的一个针对中国现实题的设计教学与展览活动。工作营将对荷兰与中国的创意产业的交流,对中国四地设计教育国际化的互动与改革,将对中国的年轻一代的设计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荷兰交流设计国际工作营”把焦点对准中国4个城市的具体现实问题。课程由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汕头大学长江艺术设计学院、重庆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多个课题研究组来执行,每个课题组都由荷兰和中国双方的教师、青年设计师、学生共同参与,从2008年9月起,在4所大学,分4个时间段举行。

细节及实时动态请浏览
社会能量官网
社会能量实时动态

Unknown交流设计在线论坛(社会能量分支项目,即将上线)
人人都是设计师(社会能量出版物)
社会能量豆瓣


本次活动由蒋华与李德庚的office:OMD主要策展,更多关于OMD信息请访问OMD官网

OMD当代设计中心 / OMD Contemporary Design Terminal

OMD当代设计中心(OMD Contemporary Design
Terminal)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多学科共同构建的创作集体,是一个连接策展、出版、设计和研究的工作平台。OMD寻求一切的可能性来为当下的设计拓展更大的社会能量。OMD主动介入社会生产的诸多层面,并寻求在各种新的领域与节点中发挥设计的作用及探讨设计的意义。

在设计实践领域,OMD把自己定位为社会生产的协作者,与传统的手工业模式彻底划清了界限。OMD的工作首先基于理性与科学,强调根据项目本身的情况去设立恰当的设计方法与程序系统。同时OMD也是当代新设计美学领域的创造者与探索者。

OMD是一个开放的工作平台与协作网络,拥有开放的工作边界与不限定的协作领域。目前,OMD的伙伴主要来自设计、写作、研究、编辑、策展、评论、艺术、音乐等各自不同的学科与领域。

OMD的成员们具有在欧洲与中国不同的工作背景。在成立OMD以前,他们各自作为独立工作的设计师、撰稿人、研究者、编辑、策展人、批评家与艺术家在多个领域工作多年。OMD的成员一直活跃在世界设计舞台,他们的项目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与报道。

OMD将在未来继续致力于设计文化的实践、研究、推广与交流。

对OMD更多的了解请访:OMD官网

李德庚 Li Degeng
1992-1996,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文学学士。
1997-2000,北京服装学院设计艺术系,设计艺术学硕士。
2000-2003,德国莱比锡视觉艺术学院平面设计与书籍艺术系,系统设计方向硕士。
2004至今,德国乌珀塔尔大学,视觉传达方向博士生。
在柏林期间成立工作室。刊载众多国际专业杂志。
2000-2003,《欧洲当代设计现在时》丛书。
2005-2008,《欧洲当代设计现在时2.0》丛书。
2008,北京成立OMD Contemporary Design Terminal。

蒋华 Jiang Hua
1992-1996,无锡轻工大学设计学院(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装潢设计系,文学学士。
1996-2006,任教于宁波大学传播艺术学院。
1998,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主干课程班。
1998-2006,蒋华工作室。
1999至今,宁波国际海报双年展创立人与策展人之一。
2006至今,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方向博士生。
担任众多设计竞赛评审。入选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重要的设计年展、双年展与三年展。
2006,加入AGI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lliance Graphique Internationale)。
2008,北京成立OMD Contemporary Design Term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