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不抵债!观艺术招生热
文:ad110
|
发表于 2007-3-16

(郑江/娱乐信报)艺术院校招生一年“热”过一年!根据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艺术专业的招生情况来看,许多学校的报考和录取比例接近了40:1。少数学艺术人士的风光令诸多年轻学子怦然心动,殊不知,为了挤进艺术院校,他们的家长必须为此投入数十万元,然而,即使有幸进了艺术院校,也不见得就能收回成本。据统计,许多艺术生毕业后才找到月薪仅2000元的工作,一般的艺术人才毕业后要5年才能收回成本。


究竟谁是导致艺术类招生的罪魁祸首?有人说是媒体错误引导,有人说是媒体的盲目炒作,其实我看这是整个社会的浮夸之风造成的。

造星运动所遵循的“从贫民一夜间成为万人追捧偶像”的运作规律,以及热火朝天的景象似乎应该为此承担一定的责任。但更可恨的是,一些在文艺界小有名气的人用自己当年的报考经历,让很多的年轻人误认为,什么专业背景都没有,只要你能顺溜地背完《满江红》就有可能被监考老师相中,或许将来还可能成一个名角呢!

而因为写作能力见长、早已在社会上成了名气的小女子蒋方舟,多少算是个名人了吧,可她也经不住星光的诱惑,在记者采访她时,她曾经大胆地说:“我现在正在学弹吉他,我每天都在模仿‘小甜甜’布兰妮,我打算唱她的歌。”

对于考艺术生盲目现象有几个例子可以说说。在所有报考和希望报考艺术类高校的考生中,有两个人让记者印象最为深刻。一个是因被张艺谋相中在影片《一个也不能少》中出演魏老师的魏敏芝;一个是一位女囚犯的女儿,这个16岁的女孩,今年春节,她去监狱探望自己的母亲,被问到未来的理想时,她说自己最爱唱歌。

尽管有过触电的经历,但魏老师的扮演者魏敏芝,因为长相一般当年自知之明地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尽管她有与国际著名导演张艺谋合作的历史,但她三试落榜被电影学院将其拒之门外,这个事实还是说明了,想做艺术类人才不是那么简单,考艺术类高校根本不是撞大运,也不见得进了电影学院、学了表演就一定能成为明星、成为暴富的明星。所以,在求学和就业的道路上,务实总比浮夸要来的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