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李根在先生提供发表,转载请注名出处)较之新媒体,海报这个在十九世纪最发达的媒体在二十世纪新媒体陆续诞生以来,其传播的功能性慢慢的被取代了,更不用说因特网无穷的威力,较之旧媒体,网络所代表的决不只是传播速度而已,在两岸三地持续发烧了十多年的海报创作,在实质上已经没有原先海报这个名词的意义,对于钟爱海报的设计师们应仅仅捉着一个过时的媒体不放而被新人类认为是老古板吗?过时的科技往往成为艺术,这是否意味着海报艺术化的倾向吗?
我是李根在这个创作主题,一开始在构思时我就思考过,如果结合两者的特性,兼具彼此的功能,纽约是世界之都,所有在纽约发生的事情一举一动都为世界各国媒体报导着,当海报张贴或艺术行为在纽约发生时,即有可能因为被关注而随着新媒体的报导被传播到全世界,所以我在创作及张贴时清楚的意识到张贴海报在纽约的街上所沟通的对象仅是在当下经过的纽约客或观光客,却有可能创意不错或有趣有人会拍张照然后传给他们的朋友看或带回他的国家或当报导事件刊载在他们的国家某个杂志,这是传播的方式之一,藉由纽约这个全世界最多观光客的都市,而产生聚焦的能力,网络世界的特性即无远弗届,当你把一件作品放在网络上供人欣赏,瞬间及被各个角落的人能看到,一般人的做法是把网络当作是工具,而我是把他当成这个Project中的一部份,而不只是一个媒体或工具而已,从纸上传达到网络传播是我这个议题的主题,把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藉由新媒体传播的速度把,我是李根在这个创作传播到世界个角落,对我来说,找到就媒体重生的方法或如何结合新旧媒体的特色是我感兴趣,我相信一定有人会有不同声音,如,哎哟,想出名也别这样之类的,这是我探索设计的一部份,只是刚好和名声这个主题有关。
我是李根在系列海报作品参加以下赛事:
D&AD奖【英国】
COMMUNICATION ARTS 设计年奖【美国】
STEP inside 杂志STEP100大奖【美国】
HOW 杂志国际设计竞赛优异奖【美国】
HOW 杂志自我推广设计竞赛优异奖【美国】
香港国际海报三年展、深圳设计03展、
苏俄GOLD BEE 设计双年展、宁波国际海报双年展、
依朗德黑兰国际海报双年展...
对话李根在:
http://www.ad110.com/work/blogview.asp?logID=100
李根在作品:
http://bbs.asiaci.com/viewthread.php?tid=94256&extra=page%3D1%26filter%3Ddigest
----------------------------------------------------------------------------------------------------------------------------------------------------
李根在
1991 私立实践应用美术【现实践大学媒传系】毕业
2001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设计研究所毕业
2002 赴美
曾任/
96- 李根在平面设计工作室负责人
97- 中华平面设计协会理事
98- 全省美展永久免审查协会理事
98- 台湾海报设计协会监事
97- 台北市松山区健康国小形象设计顾问
2001-02 私立明志科技大学视传系专任讲师
获奖/设计作品曾在台湾及海外获奖,入选展出超过二百多项
主要奖项/
零伍 Communication Arts 设计46优异奖
零伍 第二届中国海报双年展商业类铜奖
零伍 香港设计师协会-亚太设计竞赛05,宣传推广类银奖,刊物铜奖
零伍 Step inside 设计100奖
零四 D&AD奖[in book]
零四 How 设计杂志国际设计竞赛优异奖
零三 Communication Arts 设计46优异奖
零三 How 设计杂志自我宣传设计竞赛优异奖
零三 Communication Arts 设计44优异奖
零二 德国〝reddot award:communication design〞国际设计竞赛获〝reddot award〞
零壹 德国〝reddot award:communication design〞国际设计竞赛获〝reddot award〞
零零 香港-亚洲设计双年展2000’亚洲区海报类金奖、印刷广告类金奖、铜奖
九九 International Designers Network(IDN)设计大赛亚太区IDN大奖(Best of Printed design-
全场最佳平面设计大奖)及赞助商SCITEX AWARD大奖
九九 国家设计奖-十大国家设计奖之国家平面设计奖
九八 香港-亚洲设计双年展98’亚洲区-评审大奖
九七 第二十届时报广告金像奖银奖
九六 平面设计在中国96’书籍类银奖
平面设计作品收藏/
国立台湾美术馆三度收藏、台北市立美术馆二度收藏、
高雄市立美术馆二度收藏、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二度收藏、
北京设计博物馆、香港文化博物馆、
丹麦DANK PLAKATMUSEUM、瑞士苏黎士海报博物馆,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博物馆,
捷克MORAVIAN GALLERY of BRNO收藏、
德国勃兰登堡Cuttbun市文化基金会,
德国汉堡美术工艺馆Museum fur Kunst und Gewerbe Hamburg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