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110.com / 陈艳涛)万捷从事的,是中国最古老传统的行业,他却把它做出全新的时尚味道来。他把办公大楼做成了艺术馆,把印刷企业做成了文化公司,他管理企业像是带球队,他是生意人,却更像一位艺术收藏家。
万捷的一个习惯性动作,是闻印刷品的味道。到国外时,只要看到有好的印刷品,他都会凑过去闻一下。他的另一个习惯是,中午睡觉时,脸上盖一张报纸,在油墨的清香中酣然入梦,醒来发现脸上被抹得黑乎乎的。这样一个细节,让你一眼便辨别出他的真正身份:一个技术出身的印刷界大亨。
万捷的生命中,有几个他不曾纪念的纪念日:
他的5年,5年前,2000年,万捷创办雅昌艺术网站,5年后的今天,雅昌艺术网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中国艺术图片网站。
他的10年,1993年,万捷带领35名员工靠着租赁别人的设备开始了创业历程,10年后,2003年9月,万捷手捧金灿灿的“小金人”站在了有世界印刷业“奥斯卡”之称的“Benny Award金奖”(美国印制大奖)的领奖台上。
他的20年, 20年前,1985年的6月10日,万捷作为北京印刷学院的第一届印刷专业毕业生,来到当时中国最有活力的城市——深圳,进入日资深圳美光彩印公司。在这里,万捷从调度员做起,先后升任课长、部长、厂长,至1988年,时年26岁的万捷由董事会推荐提升为董事厂长,成为该企业中最年轻的董事。1993年,万捷创办了深圳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任董事长。20年里,万捷几乎一年一级台阶,稳稳走到了今天。
走进位于北京顺义天竺空港工业区的北京雅昌大厦,你会误以为这是个艺术陈列馆:简洁独特的建筑,随处陈列的艺术品,还有国内印刷业第一家艺术馆,万捷喜欢带客人参观他的办公楼和艺术馆,那些艺术品,是他像蚂蚁搬家一样花了很多年时间收集来的,这是他的爱好,也是他的骄傲。在雅昌的办公楼里,可以看见韩美林的大型铜雕,黄永玉、徐邦达、史树青等人的力作也随处可见。很多艺术精品原作就直接悬挂于办公、生产区。这里扑面而来的浓厚艺术气息,会让你惊讶于它的身份——一个印刷公司。
2005年3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访问雅昌时,感慨地说:“这里不像一个印刷公司,倒像是一个文化公司。万捷不像一个生意人,倒像一位艺术收藏家。”
像带球队一样管理企业
万捷喜欢多种体育项目,谈话里充斥着体育名词和比喻。万捷评价自己是“完美主义者”,所以在管理企业时,有时会显得非常苛刻。他形容自己就像俄罗斯女排的那个魔鬼教练。虽然苛刻,但却有种独特的吸引力:从前工作过的日资公司里的日本同事,如今就跳槽过来,在他身边工作。
在这个苛刻的魔鬼教练带领下,雅昌打过几场漂亮仗。
2001年举国难忘的申奥过程,也是万捷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自盐湖城丑闻事件后,国际奥委会规定,有投票资格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不能到申办城市考察访问,他们只有根据《申奥报告》来了解中国,了解北京,决定他们的投票方向。因此,《申奥报告》不仅是一部展示有关中国北京的文化精品,它的印刷质量还直接关系到北京申奥的结果。北京奥申委经过对几百家印刷企业综合评估,决定将《申奥报告》的印制任务交给雅昌。这时离向国际奥申委递交报告截止的最后日期只有6天。万捷说自己当时眼睛一下就绿了。“我这个人一见到困难,就觉得兴奋,有点人来疯的感觉。就像比赛型的运动员那样,有比赛了就很兴奋,很开心。”
但这毕竟是一场硬仗,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之下,整整4天时间里,万捷没有合过眼。“那种情况下,让你睡,你也睡不着!”结果,用4天的时间,雅昌完成了同行认为不可能完成的印制任务。一年后的2002年,万捷再一次带领雅昌完成了《中国申办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报告书》。
2003年9月,万捷手捧金灿灿的“小金人”站在了有世界印刷业“奥斯卡”之称的“Benny Award金奖”(美国印制大奖)的领奖台上,这是全球印刷行业最权威、最具影响的印刷产品质量评比国际赛事。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个领奖台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的企业。学者余秋雨在《新闻联播》中看到这个消息后写道:中国人本是印刷术的最早发明者,重新夺冠于现代,就像希腊在明年重办奥运会。
万捷是个球迷,球迷的历史从他7岁开始,小小的人儿可以一个人倒三次车,去北京工人体育馆看足球,算是超级球迷。40岁生日时,他送给自己的礼物,是去韩国看韩日世界杯,在球场的大悲大喜中体会自己的四十不惑。万捷说那种感觉就像童年时的过节,有种意外的热闹和惊喜。闲暇时,万捷也喜欢在足球场上踢上几脚,只是人到中年之后,早已看淡了荣辱,在乎的不是球场上的输赢,而是让心情放松。
万捷甚至会用体育的精神来做企业,比如一种团队精神。公司里的一个部门主任跟万捷抱怨,说他部门的部下不听他指挥。万捷问谁不听他的,他说都不听。万捷简单地答复:那换掉。换掉谁?换掉你!“如果说一个人不听他指挥,那要换掉这个人,但如果都不听你的,就得换掉你。这就像带一个球队一样。一个企业其实就像一个球队一样,人员永远是在流动的,你不可能把不同时期的最好队员都集合在一起,让关公去战秦琼,而只能是把现有的团队组合到最佳,取得最好的成绩,这就是教练的本事。”
万捷喜欢跟高手过招。踢球时,如果两队实力不均,他就喜欢加入实力较弱的那一方,因为这样,可以跟实力强大的人做对手。
如今,他要在技术上跟柯达、爱普生、惠普、苹果等合作伙伴“过招”,“跟世界冠军过招,你才有可能学到最好。”
“大管家”的艺术仓库
回首创业20年,有两个人对万捷影响最大,一个是王石,他的老朋友,20年的漫长时间里,他们彼此见证了对方的成长和起伏。王石对于事业和登山的执着让万捷感慨良多。另一个人,是对中国印刷业贡献非常大的日本人岩井。他有脑肿瘤,有一次在日本开刀以后,整整昏迷了两个星期,护士听他老说胡话,但听不懂他说什么,后来翻译说他在说中国话,他说“工作安排得怎么样了?我要看看”。翻来覆去,全是关于工作。其实他只是个股东,并不是大老板,他的这种职业精神和责任感深深震撼了万捷。
还在上大学时,他就开始研究印刷业在未来10年、20年会怎样发展。他研究国外资料,在那些枯燥的数据里分析未来趋势。去国外考察时,跟万捷同行的人会叫苦连天,因为万捷一扎到书店里就不挪窝,走出来时,他选购的书就非得几个大力士才能搬运得完。
“雅昌”这个名字来源于公司英文名字“ARTRON”,是由英文“艺术”与“电子”组合而来。由此可以看出,早在1993年,万捷创立雅昌之初,他就规划了这样的梦想:做一种完全不同的印刷业,把这个传统行业做出一个全新的概念,创造一个“艺术+IT+传统元素”的全新文化模式。
万捷的出人意表还远不止于此:在IT业刚刚成为新兴热门行业的2000年,万捷已洞见商机,创办了雅昌艺术网。如今,雅昌艺术网已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国艺术图片网站,建设有中国最大的艺术图文数据库,拥有60多万件中国珍贵艺术品图片和拍卖信息,4万多名古今艺术家的作品行情走势,有自1993年国内首场中国艺术品拍卖会至今几乎所有拍卖会的交易资料。在雅昌艺术网上,输入齐白石的名字,几秒钟之后,页面上会显示出包括图片、尺寸、估价、成交价、拍卖公司、拍卖日期、印鉴题识在内的全部信息。
在雅昌艺术网建立之前,很多艺术家画都卖完了,才想起自己还没拍照片,还得再去借回自己的画拍下照片。如今,万捷成了4万艺术家的大管家,雅昌艺术网把每个艺术家一生中的资料都全部数字化、标准化,艺术家的个人官方网站和数字资产管理系统,随时可以利用。“艺术家的生命有限,但有了我们这个‘管家’,人们再去研究他们,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他所有的资料,这对中国将来的艺术界会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对于他“4万艺术家的大管家”这个身份,万捷很得意,也看得很重。那些从前用完就当垃圾一样被清理掉的数据,在万捷看来都珍贵无比:“齐白石,今天是齐白石,一百年以后还是齐白石,只要地球存在,他就是齐白石。艺术品越老越有价值。很多人也许一辈子都接触不到原物,但可以通过它的复制品来了解它的本来面目。我们越快保存这些东西,将来对后人的贡献也就越大。”
万捷对自己所做的这项工作极有自信:“如果我们管理得好,只要地球存在,这些艺术家的珍贵资料就永远不会消失。”
朋友评价他是“一个很执着的人”,对于梦想,会很坚持,一直走到底。“可能我现在做的工作,就是我10年前甚至20年前想做的,我一直记得,永远不会忘,无论何时,我总有一天会把它做到。用一句北京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只要你惦记着,你肯定能得到。”
今天,万捷的梦想是:希望把雅昌做成中国的一个品牌,一个百年老店。